<code id="v05ki"></code>
      <kbd id="v05ki"><video id="v05ki"><var id="v05ki"></var></video></kbd>

        <ins id="v05ki"></ins>
        設為首頁
        第一幕墻網 -> 資訊 -> 設備

        建筑設備研究院教授薛峰:低碳行動從身邊小事做起

        2010-10-28 17:07:56 作者: 來源: 我要評論0

        第一幕墻網

        中國建筑北京設備研究院教授級總建筑師薛峰

          主持人:下面我們有請中國建筑北京設備研究院教授級總建筑師薛峰演講。

          薛峰: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

          薛峰:我代表中國房地產研究會來跟大家鄭重發布低碳技術框架體系。低碳減排是國家的行動,也是歷史的使命。剛才羅總、周總都已經闡述了,也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開發商的義務。去年9月22號胡錦濤總書記發表了攜手應對氣侯變化的挑戰,他指出應動氣侯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一項迫切又長期的任務,需要各國共同進行不懈的努力。哥本哈根會議召開10天我們國家已經承諾2020年比2005年下降40%到45%,F在咱們國家又采取更強有力的措施,第一加強節能,第二發展核能,第三曾經森林碳匯,第四發展綠色經濟。

          薛峰:大家很關心低碳,但關于低碳包括哪些方面一直都是很困惑。實際上,低碳是指低水平的溫室氣體排放,其核心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這不僅是經濟效益層面的優選考量,而且還代表全球時代的正確的生產、生活方式方向。中國將培育低碳經濟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緊密結合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決策部署,培養以低碳增長為特征的新的增長點,加大建筑、工業和交通體系。

          薛峰:主持人剛才已經把數據列舉了一下,大家也看一下,我們中國屬于高碳經濟的行列,07年的煤炭只有23億噸,排放二氧化碳達到54.3億噸,居全球第二。因此,我國的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有2100億元用于節能減排,在今天我來發布的中國房地產研究會聯合新浪網發布的低碳住宅技術體系。分為八個體系,包括低碳用能、低碳設計、低碳構造、低碳運營、低碳排放、低碳營造、低碳用材、植綠快匯。在四個大的產業板塊實現技術上的整合,一般這個體系非常大,我不給大家做詳細介紹,我們最后要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降低能耗,低碳排放,最終達到健康的綠色生活。

          薛峰:能源供給系統包括熱電,熱電煤氣的三聯動和運營系統;可再生能源包括了太陽能、風能、生物能,還有污水、廢水、熱泵的技術。太陽能技術不是簡單的技術,是非常系統化,它包括了生活用水,太陽能汽車,光電的利用,太陽能的采光技術等。另外還有嚴密的規劃,規劃可以起到更加節能的效果,包括我們的風環境的評價,排污降噪的評價,包括交通系統、建筑設計,也包括朝向選擇。還有屋面系統,遮陽,樓地面系統。還有建筑設備,包括供熱制冷系統等等。還有設備運營過程中的控制更能起到節能的作用,包括分時節電技術等等。再生利用系統,包括同層排水,管道及夾層,還有雨水回收、污水的處理、回用技術。

          薛峰:當然,景觀也需要與其緊密結合,其包括水的蓄養,包括水體的凈化,包括污染物的控制,噪聲的控制,濕度的控制等等。噪聲系統包括墻體隔聲控制,地面的隔聲控制,也包括設備的隔聲控制。這是建筑構造的系統和建筑裝修系統以及建筑施工系統。顯然,低碳營造是我們在低碳住宅體系里面非常重要的環節,我們有大量的建筑改造、節能技術的改造、設備技術的改造、功能的改造以及環境體系的改造。低碳用材還包括廢氣的循環利用,新型管材系統,保溫隔熱材料系統,包括就地取材。最后還有植綠碳匯,包括綠化種植系統、坡地綠化等等。

          薛峰:今天這么短的時間不可能一一講解,我舉一個小例子,說一下外墻外保溫,如果你把地板保溫技術、窗戶下面的漏水的技術等一系列整合起來就是集成技術,不僅對開發商、建造商,就是住戶都有一定程度的生活品質提高,這就是集成技術體系,在座也有很多的廠家,我們希望聯起手來大家在新浪提供給我們的平臺上面一起進行研究、開發、建造,創造未來美好的明天,謝謝大家。(來源:新浪地產)

        相關資訊
        我要評論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第一幕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賬號:密碼: 注冊忘記密碼?
        第一幕墻網免責聲明:本網凡注明出處為“第一幕墻網”的所有稿件,版權均屬第一幕墻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與0755-83785645聯系授權事宜;轉載請務必注明稿件來源:"第一幕墻網"。本網未注明出處的,均從互聯網收集,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第一幕墻網聯系。